综合改革

深化供销综合改革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 时间:2024-12-18

  • 浏览:348

  • 来源:阿坝州汶川县供销社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近年来,阿坝州汶川县供销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阿坝州供销社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帮助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其系列全会精神,紧扣省委、州委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坚持服务“三农”根本宗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着力构建为农服务体系、发展农产品流通、壮大社有企业、夯实基层基础,努力推动全县供销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服务乡村振兴和“高原粮仓”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政治引领立社,把准改革发展方向。2017年,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汶川县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供销合作社系统打造成为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的合作经济组织体系;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条例》,开启了四川供销依法治社新历程。2024年,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汶川县关于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快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为县供销社综合改革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汶川实际围绕农业生产端和城乡消费端,线下流通网和线上数字供销网(“两端、两网”)建设,推进提升1个县级供销社资产(投资)管理平台、1个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或应急储备中心、3个中心镇供销综合体或镇为农服务中心、N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社或网点为主体的“1+1+3+N”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供销商贸流通骨干网络,着力打造畅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及农资下行,服务农业产业链方便快捷需求和城乡保供、稳市、应急的综合服务平台。全县供销系统形成了由党委政府主导、供销社组织实施、有关部门支持配合、基层积极探索参与的综合改革工作格局。

党政重视建社,推进新型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县委、县政府和各镇党委政府把供销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支持供销社机构建设。一是健全联合社“三会”制度。及时调整优化联合社职能职责,落实联合社机关参公管理事业编制人员9名,县 、镇两级理事会健全,2024年6月县编委会批准设立县供销社监事会,2024年11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成立第二届理事会、监事会。二是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目前全县已恢复7个基层供销合作社(基层示范社5个),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5个,实现镇、村服务全覆盖。三是坚持为农服务兴社,拓展经营服务功能。争取产业扶贫资金470.28万元,建成县级为农服务中心1个、电商平台中心1个、会计服务中心1个,通过分批推进,县域为农服务实现全覆盖,服务能力、社会形象得到极大提升。积极探索“三社”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核心,推进供销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三社”融合新型基层组织发展,2022年以来,社属企业分别与中滩堡村、集中村、牛塘沟村、万村开展“三社融合”共建工作,覆盖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等,主动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产品销售。

健全机制治社,推进社有企业运营体系建设。完善社有资产管理体制,构建社有企业“1+3+n”的发展格局,加强社有资产监管,成立社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制定实施《汶川县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管理办法》《汶川县供销合作社资产出租管理办法》,明确了社有资产转让、处置、租赁、管理等制度,保障了社有资产不流失。示范建立县级供销合作社合作发展基金,2024年争取县财政资金10万元注入供销合作社发展资金,联合社按照条例规定提取公积金投入社有企业支持社有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以社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基层社和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服务兴社,服务成效逐步显现。聚焦产业振兴的产销难点,不断延伸为农服务触角,加强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系统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进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社服务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县域内产业发展片区划分,在农村产业连片,农村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捷、有产业优势的镇、中心村建设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或综合服务社2个,中心镇、中心村基层示范社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拓展服务内容,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国家队。围绕服务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统筹抓好以土地托管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县土地托管服务面积累计达2320亩,2024年开展无人机施肥、播种等现代农业服务3000余亩,开展配方施肥、农业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引进水果智能分选线,开展青红脆李分选服务,聚焦农村集体经济和专合社等涉农主体财务规范需要,发展会计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已为170家公司提供了代理记账服务。三是完善农资经营网络,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围绕“1+1+3+N”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规划,持续提升全县镇村12个基层社积极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开展“绿色农资”“农资上门”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加周到、便捷的服务。2018年—2023年,全系统经营服务总值累计达19945.1万元。四是品牌赋能成效明显。以“天府乡村”公益品牌为载体,引导全县 “名、优、特、新”农产品经营主体积极申报。自2017年7月开展商标申报工作以来,为全县水果、蔬菜、野生菌、红酒、蜂产品、肉制品等6大品类,14个产品进行申报,其中44个产品取得使用授权。五是平台赋能成效突显。借助东西部协作的机遇,主动对接浙江省嘉兴四川商会、长兴县供销社,积极开展对口县(市)扶贫协作工作,借助其商场、超市等市场营销服务体系,搭建特色农产品展示营销平台,积极组织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参与展示展销、营销推介优质农特产品活动。2018年以来,组织全县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种展示推介活动20余场(次),全系统累计实现农产品交易额2185.06万元。六是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坚持上下联动、引外联内、联合合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强与对口援建地区合作,主动到县内外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跑市场、跑业务、跑销售,推动农资经营及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等业务稳健发展。供销社主动融入东西部对口支援,2024年与浙江嘉兴四川商会合作组建川浙山海供应链管理公司开展农产品销售工作,销售特色水果40余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