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亭县供销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独特优势,奋力找准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和使命,坚持以基层供销社“标准化、数字化、公益化”建设为切入点,扎实有效助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经验入选绵阳市深化改革十大典型案例,被《四川改革动态》、省委办公厅《四川信息》刊发,农资集采直供、供销惠民食堂、供销超市建设工作被中华合作时报、多家省级媒体宣传报道,取得了良好成效。
建强基层社,让乡村振兴有载体
一是四级共建。积极推动供销体系建设,按照“市牵头、县监管、镇领导、村参与”的方式,明确市、县、乡、村四级职责,严格落实乡镇抓供销体系建设的工作责任,做到“县级供销有指导、乡镇政府有分管、具体执行有专人”,现已在16个乡镇建立镇级供销社,224村居建村级供销分社,基本实现全覆盖。二是合股共建。以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契机,以现代化企业管理运行模式为抓手,采取与村级集体经济、平台公司、个体工商户等业态的多元合作模式,共建设供销连锁超市5家,成立供销商贸公司1家,实现收益268万元,村级集体经济预计分红48万元。三是文旅共建。聚焦助力我县文旅发展,针对景区超市便民服务存在“经营成本高、产品种类少、经营效益差”等短板,创新供销超市经营模式,采取“县级供销+文旅平台公司+所在乡镇镇级供销社+村集体”的方式,丰富参与主体、拓宽产品来源、共担经营风险,现已在全县所有A级景区建立供销超市,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服务水平、游客的旅游体验。
链接大平台,让乡村振兴有底气
一是用好业务前置降成本。开展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与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壮大相衔接的农资“团购”试点行动,对接重庆海大、绵阳美丰、德阳金象等农资企业,通过农资需求数据采集分析,打捆全县农资需求,以量大从优、预售降本为谈判点,有效提升县级供销的议价能力,降低村级集体经济和群众成本。共开展农资集采7轮,累计采购化肥5856.46吨,让利农户67.66万元。二是用好线上平台畅销路。主动入驻市级开发“农资在手”农资集中采购平台和绵阳农业区域公用品牌“绵州珍宝”农产品电商平台,融入全县电商销售矩阵建设,建立特色农产品统一采集、集中销售工作机制,将农产品销售市场从“线下”搬到“网上”,已实现特色农产品销售收入421万元。三是用好信用体系激活力。针对供销助力乡村振兴融资难题,主动对接建设银行,着力建设供销信用体系网,共同设计开发了供销助力乡村振兴信用产品,实现供销融资资金闭环管理,降低贷款利率。截至目前,建设银行通过该金融产品,已为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
拓展服务面,让乡村振兴有实效
一是提升集体经济竞争力。将农资集采集配、特色农产品销售、超市建设作为推动村级集体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按照“一社一策、一村一策”的方案,明确基层供销社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股权结构、分红方式,现已助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销售收入1942.5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利润284.54万元,预计今年还能推动4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年增加收入10万元以上。二是提升农业生产科学性。充分发挥供销社农技服务、农机调度、信息咨询等优势,整合全县42户经营主体的261台农业机械成立农垦农机联合社,建立全县首家专业化育秧工厂,加强与省市农科院、西华大学等合作,开展“全托”“半托”“季节托”等“田保姆”服务,累计土地托管7.6万亩,举办田间地头现场培训会8场次,开展育秧服务4.1千亩,让利农户28万元。三是提升广大群众幸福感。瞄准群众诉求集中、社会普遍关注的老年人就餐难问题,通过以供销社标识、品牌入股(占股20%),引进社会资本16万元(占股80%),盘活企业闲置资产600余平米,创新举措在富驿镇建设供销惠民大食堂,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以及定期开展免费的测血压、测心率、全科检查等健康体检服务,同时借助“供销+政务”试点行动,与县政务中心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对“食堂员工”进行便民服务专题培训,推动政务服务事项47项在供销食堂落地落实,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2023年11月开业以来,日均客流量100余人,销售累计17.8万元,“政务事项”服务群众268人次。
责任编辑: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