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动态

全国人大代表汪玉成:发挥供销力量守护好家中“一老”

  • 时间:2025-03-07

  • 浏览:166

  •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3月,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再次启程前往北京,他在朋友圈写到:“我将带着青年入乡发展路上的难点、痛点,背负实现共同富裕的终极目标踏上进京的旅途。

围绕“人才”“乡村”两个关键词,今年全国两会,汪玉成准备提交《关于安吉余村牵头成立“中国和美乡村共富联盟”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支持推广安吉县青年入乡发展的建议》等内容,继续为乡村发声。

图片

让更多“小余村”变成“大余村”

一路走来,汪玉成看着“小余村”变成了“大余村”。

2020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县考察调研时勉励全村上下“这里的发展后劲潜力很大,我也很看好,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相信余村的明天会更美好,祝乡亲们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个村富不是真的富,村村富才是真的富。

图片

近年来,余村成功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探索乡村组团式发展模式,发展格局从最初的余村到“1+1+4片区组团再扩展至1镇2乡24村,以50倍的空间格局推进大余村建设,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205万元,带动大余村24个村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54万元,同比增长11%。

怎样才能让乡村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农户、形成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

图片

汪玉成觉得:“一是要依托土地、矿山、竹林等集体资产成立公司、争取项目建设,从而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夯实‘有钱办事’的发展底子,强化村民‘有我一份’的集体意识。二是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比如余村就是由最初单纯的自然观光发展到现在的休闲度假、运动探险、文化创意等综合性业态。三是坚持共建共享,余村的发展之路是一条‘共建’与‘共享’相互促进之路,村民以股权为纽带组成利益共同体和经营共同体,通过流转土地山林等得租金,在集体企业占有股份得股金,在家门口工作得薪金,同时鼓励发展个体经济勤劳致富。

如今,余村的老百姓都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分红饭”,日子越过越红火,去年仅分红全村就分了316万元。今年全国两会,汪玉成也希望通过《关于安吉余村牵头成立“中国和美乡村共富联盟”的建议》让更多“小余村”变成“大余村”。

推动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三新”汇聚


每当新老村民聚在一起开启“余村夜话”时,村民和青年的最新需求、面临的困难都是汪玉成最关心的话题。怎样才能让青年更愿意入乡发展?

面向未来,要推动乡村进一步发展,汪玉成认为,还是要推动新经济、新产业、新青年“三新”汇聚,加快走出一条以青年入乡发展为特点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图片

“当前余村正以打造‘乡村创业首选地’为目标,推出8大类人才产业项目招引方向,寻访、联合全球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机构、企业等开展乡村共建事业,全面推动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闯出一条‘村受益、企发展、民增收’的乡村青年人才集聚新模式。”汪玉成介绍。

在履职过程中,汪玉成发现,青年入乡还存在着发展政策保障有待完善、村级干部队伍结构建设有待优化、乡村业态配套服务还不够齐全、青年入乡发展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等一些问题。“希望这次全国两会上的建言献策,能够为青年人返乡就业创造更大的吸引力。”他说。

发挥供销力量守护好家中“一老”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除了推进“三新”汇聚,余村也在着力保护村中“一老”。

“我们的供销共享食堂尽量让老人能吃得到、吃得好、吃得健康。另外,食堂在送餐上门的时候,还能查看老人的居家状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照料老人的作用。汪玉成介绍。

图片

2020年,安吉县供销合作社与余村村当地创业能人胡有乾合作投资设立安吉县余村供销社有限公司。2022年起,余村供销合作社开始建设供销共享食堂,截至目前,已在三个乡镇建设共享食堂4家,覆盖7个社区4个行政村,常态化受惠人群1500人,累计供餐12.4万人次,依托共享食堂开展探视志愿服务200余次。2024年,余村供销合作社参与制定了《共享食堂建设与运营规范》地方标准,有效推进这一模式进一步复制推广。

图片

“余村供销合作社还采购符合条件的优质农特产品、手工艺品,通过门店、电子商务、对外参加展会、旅游带销售等多种形式帮忙销售。另外,余村供销合作社还利用门店打造集体验+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体,带动小农户获得更多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汪玉成说,“希望下阶段供销合作社能继续发挥系统优势,搭建乡村展销展示、新型餐饮服务等平台,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