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动态

天津市社:以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发展

  • 时间:2025-03-25

  • 浏览:114

  •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天津市供销合作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将“数字供销”建设作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供销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在产业布局、企业管理、工业生产上不断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平台化建设,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天津篇章。

建立平台化运营体系,推进农产品流通渠道融合创新。以农产品上行为核心,运用“互联网+”商业模式,大力实施特色农产品流通工程,优化供应链,促进产销对接。着力构建农产品直供交易平台。与天津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委等多个部门开展合作,以全市800个经济薄弱村消费帮扶和东西部对口消费帮扶工作为重点,搭建运营“津农荟”天津消费帮扶平台,以市场需求端为切入点,从生产源头对接天津市特色农产品、老字号产品、津农精品、品牌商品等,最大限度减少中间环节,平台交易额的10%返利给经济薄弱村,助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津农荟”平台,与天津市教委深度合作,建设天津市校园食品安全采购追溯平台,推进全市高校食材采购全链条追踪,促进高校食材采购质量安全、程序便捷、价格实惠、源头可溯、交易透明、廉洁公正。

打造智慧化线下零售网点。在具备条件的场所,开设无人超市,采用“扫码(人脸识别)实名进入+自助选货+自动结算+云上值守”等模式,打造智慧消费场景,提供24小时服务。在人流密集区,广泛投放生鲜自提柜和低温全品类自动贩卖机,让冷藏食品、饮料、乳制品、生鲜食品等始终保持最佳品质,并借助智能系统,实现远程监控、调货补货,确保高效稳定运行。

推动电子商务多元化常态化发展。扶持直属集团以及宝坻、宁河、津南等区社成立电商公司,组建电商运营团队,鼓励系统内各经营主体依托自有商贸业态积极发展电商业务。推动有条件的区社建设电商直播基地,依托各类自媒体平台开通短视频账号和直播账号,常态化开展产品宣传和直播业务,孵化创建“劝宝”“家乐”“供销万家”“排大师”“津合农”“供销向前进”等自有品牌,形成供销电商营销矩阵。组队参加“832平台”首届直播电商比赛获得金奖。

打造数字化管理体系,推进企业管理精准高效。坚持向科技要发展、向管理要效益,积极推动全市系统办公数字化升级,推进资产、资金、资源整合增效。强化资产管理。推动市区两级供销合作社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对不动产及租赁合同进行“建档立卡”,实现资产信息统一分类数字化。建设市社安防中心,搭建智能安防管理平台,对直属集团加工基地、零售网点、仓储物流设施、外租房产等进行24小时视频监测,实现用电、用水、用气智能化管控和精细化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技防”水平,有效降低隐患事故发生率。

强化财务管理。引入财会系统、税务系统和ERP管理系统,并逐步对接OMS订单管理系统、TMS配送管理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统一,便于对财务数据进行自动处理、深度分析和精准管控,优化审批决策流程,提升资金配置水平,降低财务风险。

强化供应链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合理安排原料采购和库存管理,根据数据分析,随时掌握运营状况,提前规划生产计划、核算成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和资金周转效率。

建设智能化生产体系,以数据赋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着力加强生产环节数字化建设,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产业融合、强化服务保障。推进现代农业数字化。根据都市型农业特点,坚持推动农业规模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通过专用APP测查农田面积,实时监测土壤温度湿度,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展测土施肥、无人机飞防、气象监测、产品溯源等服务,保障农作物高质、低耗、量产、安全。

推进加工全流程数字化。积极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对冻品加工基地、烘焙加工基地全流程实施数字化管理,按照产品规格和标准,通过智能估算功能,自动形成生产计划单和领料单,确定加工流程中的温度、时间、配料比例等参数,通过数据驾驶舱,实现从销售订单、生产计划、物料采购、收货、出库、生产加工、成品出库、成品发货全链条运行状态和进度实时数据监测,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推进校园食堂运营数字化。广泛承接校园食堂运营业务,对用餐人数、饮食习惯、食材消耗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前精准规划食材配送方案,研究建立数字化配餐平台,依托大数据模型与智能算法,按照科学膳食要求,进行智能化营养测算,科学制定一周带量食谱,为中小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校园餐食。

下一步,天津市社系统将进一步加大产业数字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整合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推动产业联动和数据共享,丰富数字化应用场景,提升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供销”品牌建设,探索建立服务输出模式,促进供销产业数字化向“数字供销”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