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供销合作社深化综合改革、强化服务优势的攻坚阶段。五年来,供销合作社人始终冲锋在前,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农业生产的 “最先一公里” 和农产品流通的 “最后一公里”,用实干与担当践行着服务 “三农” 的庄严承诺。 为呈现 “十四五” 期间供销合作社系统在为农服务中的突破与成就,即日起,开设“非凡‘十四五’ 数说新变化”专栏,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点数据为切入点,从不同层面呈现这五年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为农服务成效。 农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十四五”期间,面对国际粮价波动传导与国内种植需求攀升的双重挑战,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建立农资工作组织保障体系,健全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任务,化肥供应量约占全国70%,钾肥进口量占全国40%,承担着47%的国家化肥淡季商业储备任务和80%的省级化肥储备任务,农资保供稳价“主渠道”作用显著发挥,有力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顶层设计“一盘棋” 以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总目标,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强化引领作用,制发《关于加强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编制专项规划,积极推动系统农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国家战略性农资(储备)库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县域网建设工程。 “十四五”期间,总社和全系统31个省级社以及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都成立了农资保供工作专班,基本建成了系统上下联动保供的组织体系,有效扭转了系统农资工作上下协同不足的局面。 全国布局“成体系” 总社制定《“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方案(2022-2025)》,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各选定一个县开展试点工作,推动农资产品绿色化、网络高效化、服务精准化,系统农资工作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省级农资公司实现全覆盖,县级农资企业覆盖率年均提高近3个百分点,系统农资保供稳价基础进一步夯实。 浙江省供销合作社率先建立国家、省、市、县(市、区)四级农资储备制度和农资保供机制,全省系统承担化肥和农药储备占全省的89%、76%; 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全省建有90多个农资仓库,每年完成国家、省、市三级政策性农资储备任务超20万吨; 江苏省兴化市供销合作社开发“绿色农资”智慧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追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率均超过95%,促进了当地农业绿色发展。 特殊时点“稳定器” 总社牵头制定农资应急保供预案,构建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应急预警和响应制度,进一步强化平急兼顾、快速转换的农资应急保供能力。2020年,面对疫情防控时期物流难题,中国农资流通协会联合5家行业协会发出增产保供倡议,加入“全国春耕农资供应应急保供组”,推动“开辟农资绿色通道”;2022年俄乌冲突导致钾肥出现缺口,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加大进口,紧急协调弥补了部分省钾肥供应缺口;面对暴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全系统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国家、省、市三级储备同时投放,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 从东北平原到岭南丘陵,从黄淮海麦区到长江中下游稻区,全系统把化肥储备当成“国之大者”来抓,持续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防线,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源源不断的供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