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广安市供销社: 持续深化供销改革 加快打造综合平台

  • 时间:2025-10-16

  • 浏览:84

  • 来源:广安市供销社

  • 作者: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近年来,广安市供销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总社、省供销社部署要求,主动担当新使命任务,持续深化供销改革,打造综合平台,当好桥梁纽带,为促进广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围绕改革重点领域,从“商品买卖”到“综合服务”

一是保障农资供应。与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广安市本级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建立农资分级储备制度,实行“联购分销”机制,完善经营服务网络,培育农资保供骨干企业4个,盘活储备用房33处,建成分销网点105个,年均销售农资8万以上。二是助推农产品流通。依托社有企业与63个种养基地签订销售合同,为70余家单位食堂提供配送服务,年均销售本地农产品4000余吨。牵头运行广安市学生食堂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平台,为全市725所学校提供米、油等6类食材采购配送服务,累计配送食材4.14万吨。做优“832”平台服务,深化渝广合作、东西部协作,组织参加全国展示展销活动,实现销售3000余万元。三是拓展社会化服务。成立农机智慧联盟,依托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等,开展撂荒整治、代耕代种等社会化服务,年均完成服务面积10万亩以上。推进“供销服务园区”行动,围绕园区产业,开展“耕种管收储加销”全链条服务,武胜县供销社牵头全县大雅柑产业运营,建成托管运营仓库3个、品牌运营中心2个,年均销售园区农产品1.7万吨。四是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协同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对系统回收网点开展清理、整合和规范利用,拓展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90个,建成分拣中心4个。推进项目建设,与省属社有企业联合合作,组建四川天府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9600万元做大做强本地再生资源龙头企业。

聚焦改革关键环节,变“联而不合”为“开放合作”

一方面行业指导开放合作。完成“三定”规定修订,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按期召开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推进“县基一体化”建设,推动县级社对基层社资产、业务、人员等统一管理,全市系统建成基层供销社220个。强化部门协同,与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联合发文18个,在政策协调、业务指导和项目实施上加强联合合作,形成层级关系密切、上下贯通运行、横向协同配合的行业指导体系。另一方面经营服务开放合作。引领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股权、业务、服务等合作方式,开展跨层级、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合作,推动经营业务和服务向更多领域、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发展。全市系统兴办社有企业27家,签订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协议16份。

释放改革发展红利,既要“经济效益”也要“社会效益”

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加强社有资产监管,放活社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健全《发展基金运行管理办法》,新注入基金200余万元,推进社有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和经营业态,培育经济增长点、收入增长点,今年以来,全市系统社有企业实现营收8674万元。落实“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有序推动基层供销社扩面提质、社员扩容和示范社创建,创建基层社示范社96个。二是促进共同富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强化乡村运营,打造乡镇经济圈、群众生活圈新场景,广安区石笋中心供销社利用乡镇闲置土地10.5亩,吸纳17个村集体入股,建成石笋供销农事·商贸服务中心,开展超市、餐饮等商贸服务,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实现营收120万元、村集体分红36万元。三是保持安全稳定。坚持依法治社,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求,深入宣传实施《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条例》,为供销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统筹安全与发展,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化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动态排查整改风险隐患,切实加强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全市系统没有发生诉讼案件和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保持安全稳定。

责任编辑: 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