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着力推进流通现代化
——四川省供销社业务工作会议在绵阳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全省供销社业务工作,10月14日,四川省供销社在绵阳市召开全省供销社业务工作会议。省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刘国成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社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小刚和副巡视员李林出席会议。来自全省各市(州)供销社分管业务工作的领导、业务科长,部分县(市、区)供销社主任以及省社直属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绵阳市政府赵琪副市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指出,近年来,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供销事业发展,组建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打造绵阳特色农产品“绵州九宝”品牌,加大特色农产品开发营销和公用商标管理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供销社基层组织和流通服务网点建设,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取得了明显成绩。
刘国成在会上首先肯定了全省供销系统业务经营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近年来,通过项目带动,社有龙头企业得到发展壮大,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特别是通过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了新突破,各地供销社建成一批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今年1至9月,全省供销系统经营服务总额实现1190亿元,同比增长19%,经营实力和服务效益不断增强。
刘国成对下步供销业务工作提出了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三个适应”,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推进供销社业务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一是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坚持上下联合、强强联合,把流通网络做实,打牢流通现代化的基础。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个突破口,努力拓展流通现代化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各地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论证,注重实效,解决好农产品出路问题,丰富百姓餐桌。二是要提升服务规模化水平。推进服务规模化,离不开社有企业群体支撑。要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联合发展,增强企业实力,以此引领服务规模化。认真研究市场特点,找准市场需求,充分发挥系统优势,发展基地化、规模化经营模式,在发展和服务现代农业当中探出新路。结合实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工程”,加快完善农资供应保障体系,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主渠道作用,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立新功。
王小刚在会上分析了当前供销业务工作形势,强调了今后业务工作的重点,并指出,综合改革试点要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突出实施的稳妥性;经营网络体系建设要注重行业的广泛性,突出经营的实体性;服务功能提升要注重涉农的针对性,突出内容的丰富性;新型业务拓展要注重创新的突破性,突出成果的实效性;企业发展要注重实力的增长性,突出体制的多样性;项目投资要注重硬件的建设性,突出回报的收益性;联合合作要注重优势的互补性,突出自身的独特性。
四川省供销社综合业务处负责人总结并具体安排了业务工作,要求按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和深化科技服务的要求,着力打造农资供应保障体系,切实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流通方式创新,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积极融入现代农业,创新服务,提升服务规模化。
会上,绵阳市、巴中市、内江市、广元市和江安县、中江县等供销社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参加了四川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和农产品电商高峰论坛。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