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南充市委、南充市人民政府关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南委发〔2013〕1号)和《中共南充市委办公室、南充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全市十大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南委办发〔2013〕1号)下达的工作任务,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加快农村社会化经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质量
加快农村社会化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搭建为农服务平台,增强为农服务功能。
(一)加快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按照“市场运作、政府推动、开放办社、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健全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于一体,投资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多样、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合理布局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要具备农资供应和日用消费品销售两项基本经营服务功能,同时要积极引入农产品购销、废品回收、医药销售、农贸市场、餐饮等其他经营性服务项目和邮政通讯、劳务中介、代理代办等中介性服务项目。各类经营门店要按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制定的《农村综合服务社规范》的要求,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外观形象,统一使用供销社标识。
(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立足供销社优势和资源,以规范化建设为手段,以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为重点,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供销社流通网络为纽带,全面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大力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推进专业合作社产品认证,引导专业合作社与流通网络对接、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农产品推介等服务,提升农产品加工、贮藏、包装水平,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
(三)加快庄稼医院建设。按照“统一牌匾、统一制度、统一台帐、统一价格、统一承诺、统一着装”的标准,完善测土仪、电脑等农业科技宣传设施,规范庄稼医院建设。大力开展新农药、新肥料、新种子、新技术试验示范,全面推进配方施肥、化学除草、农作物地膜覆盖等农业技术推广和病虫害统防统治配套服务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考核制度,制订完善管理制度、技术规则,规范测土配方施肥、农技咨询、科普宣传、信息发布等服务。
(四)加强从业人员知识培训。充分发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南充工作站的职能作用,大力开展庄稼医生、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再生资源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各类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二、加快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突出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完善批发市场功能和档次,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着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直销配送等新型流通组织,建成多层次、多业态、多种经营方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物流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
(二)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对接城乡市场。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业主大户建设“米袋子”、“菜蓝子”基地,建立集中连片规模化生产基地,提高科技含量,优化农产品品种,以满足大批量、多品种、高质量采购的需求。坚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大户和专业生产基地。围绕市场需求,培育创建农产品知名品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扩大农业生产外向度。
(三)大力发展农产品配送企业,搭建农产品直销平台。大力发展鲜活农产品配送中心,在现有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中增加鲜活农产品配送功能,建立与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及零售规模相适应的物流配送体系。重点扶持一批规模大、覆盖面广、竞争力强、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产品配送企业,对农产品进行冷链加工、储藏和配送,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农超对接示范效应。建立健全市场保障体系,创新农产品销售服务方式,实现田间地头到城市社区的农产品直销,实现“菜园子与菜篮子”直接对接。
(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监测体系建设,从生产、技术、管理入手,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制定完善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控制、无公害操作规程等,做到产品质量有标准可依,农产品生产按标准进行。建立健全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自检自控检测体系。加大源头治理力度,规范经营行为,严格农资监管,推进农资市场诚信服务,建成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运行保障体系,实现生产消费无缝链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搞好农村垃圾回收利用处理,建设生态文明南充。
(一)建设标准化的回收站点。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购销、物流便利、绿色环保”的原则,规范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符合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目标。
(二)建设专业规范的集散市场。按照“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要求,在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组建有一定规模的再生资源分拣处理龙头企业,新建一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交易市场和综合利用处理基地。充分发挥集散市场的储存、分拣、物流、交易、信息、进出口等功能,使其成为再生资源集中度高、交易规模大、基础设施齐全、物流配送便捷、能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的跨地域集散市场。
(三)规范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的规范要求和“清洁回收、环保回收、文明回收、便民回收”的原则,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推行直营和连锁加盟并重的经营服务方式,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强化从业人员培训,严格持证上岗,具有较高行业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
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推进工作有效落实
(一)强化农村“三大体系”示范片建设,推动为农服务规范发展。按照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连片扶贫开发的要求,依据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聚集程度,自然地理条件,结合供销社行业特点,兼顾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以“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农村综合体、扶贫新村、工业园区、旅游景区”等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容丰富、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相对集中的“一圈三带九片区”示范片建设,充分展示“新供销、新服务、新形象”。
(二)领导联片科室包点,推动供销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八项规定”,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加快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步伐。在市社机关全面开展“领导联片、科室包点”活动,成立由市供销社党委书记、主任蒲国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机关干部为成员的联包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市供销社“领导联片、科室包点”工作,开展为农服务“三大体系”(民生工程)建设的“一线”联系,推动为农服务向纵深发展,向优质、高效、便捷发展。
(三)严格考核管理,确保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快速推进。从今年起,把推进供销社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进展情况不定期进行督查,做到管理有序,责任到位,确保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全面超额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