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

关于开展农资经营及农化服务的市场前景分析

  • 时间:2013-12-04

  • 浏览:1926

  • 来源:

  • 作者:综合业务处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关于开展农资经营及农化服务的市场前景分析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资企业要认清新形势,准确把握中央“三农”工作的新要求,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动力,通过创新服务,提高农资科技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全面推进农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农业生产需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农业生产及农资市场形势的分析  

(一)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三农”政策,农业是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发展战略主线;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大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着力构建三农投入的稳定性和长效机制;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是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生产资料,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人类生存环境都产生极大影响;农资市场的监管将列入农产品的“重头戏”。  

(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政府将采取措施确保国内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粮食供给安全。中国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根深蒂固,土地流转尚未形成法律体系,山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生产力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土地分散型个体种植将会持续,起到减少土地荒芜的作用。政府推动现代农业,减少土地荒芜,确保粮食安全,对未来农业生产形势依然看好。  

(三)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容易出现极端气候天气和自然灾害,旱、涝、风灾、低温、病虫草害等都将造成粮食减产,在国内粮食弱平衡的基础上,国家每年都通过贸易进口保持供求平衡。  

(四)国家进一步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农产品种植生产过程中,用肥、用药出现了新的变化;品种结构的调整加快,对测土配方施肥及高效、低毒、无公害新品种农药和生物农药的需求比重将提高;新制剂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将走俏,市场前景广阔。  

(五)适应农资市场新形势,由单一的销售延伸为管理农资渠道、提升服务水平模式产、供、销技术推广一条龙服务模式转变,构建农村网点实施“农产品双向流通”业务推动化肥产品销售;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综合服务体系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动力,全面推进农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县级农资企业经营的极度分散和实力的弱小已无法抗衡残酷的市场竞争,迫切需要联合合作,构建强大的农资网络体系,资源共享,寻找领军人物;突出品牌农资、集团农资,开展集团采购,增强抗风险能力。县级农资企业如果不加强产业集中连锁经营和转变经营方式会被挤出市场,同时,失去了县级农资主渠道这面旗帜,也会削弱县级供销联社的管理职能。建议:一是上级供销合作社加强指导,鼓励社属农资企业合作,整合资源,培育区域市场,覆盖农村;二是争取政策立项,帮助农民解决“农资农产品双向流通”业务的运输困难,助推企业购置配送车辆。                             

(二)农资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用好政策,强化农资科技服务和农民利益的联结,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企业,全面转型升级农资经营模式。  

(三)多年来,农资市场流通渠道从生产商到县级代理、再到乡(镇)零售的销售链条发挥了功能,但随着服务环节的改善,终端下沉逐渐凸显,市场竞争白热化;肥料配送到家,农药大众产品杀价突出,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农资企业要积极调整心态,提前做好市场,充分发挥庄稼医生所掌握的技能服务农民,引导农民正确消费,避免恶性竞争。 

(四)提升农资经营者素质,提高农资经营门。农资经营存在资格和条件,对技术人员、资金、场所、设施设备、管理制度都有要求。企业要抓紧培育一批有一定规模、有足够技术力量的经营者,建立常规的培训机制;根据《劳动法》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实行农资经营人员持证上岗,建议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呼吁政府推行农药及种子经营实施前置许可,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社会职能。  

(五)拓宽服务领域。稳固化肥、农药及农膜传统业务,扩大经营范围,如:种子、农机具、农产品购销和农业综合开发等;优化种子、农药、化肥的品种结构,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加大营销团队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做好技术推广是农民增收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农民需要用最简单轻松的方法进行农业生产,庄稼医生推销产品一是提倡由单一的销售创新为套餐式销售(种、肥、药一道清)二是化肥要培育高品质的“差异化”品牌三是农药经营要挖掘国外优势产品。  

                               

  

                       万源市兴达农资有限公司 赵相成  

                                  2013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