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供销合作社条例》(下文简称《条例》)发布实施以来,南充市县两级供销社深入学习宣传,全面推动《条例》贯彻落实。
全面宣传扩大影响。通过单位微信公众号全文推送《条例》,制作本地方言MP3版音频文件,协调联系全市乡(镇)广播站循环播放、广泛宣传。在南充市电视台开辟《南充新供销》专栏,《南充新闻》《三区联播》对《条例》学习宣传进行了系列报道。各县(市、区)社在基层社和基层经营服务网点开展LED投屏显示、拉横幅、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营造了良好的《条例》宣贯氛围。
执行《条例》维护权益。针对南充市顺庆区西城街道大北街社区居民委员会租用顺庆区供销社房产拒不支付租金,且合同到期后不续签合同、不腾退房产一事。严格执行《条例》“供销合作社的财产权益依法受到保护,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侵占、挪用其财产”条款,将《南充市供销合作社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提醒函》送达全省《条例》贯彻实施座谈会顺庆区分会场。在参会领导共同推动下,现已续签房产租赁合同,兑付了部分房屋租金。
深化改革规范运行。一是高起点推进社属企业改革。推动社企改革纳入市委深化改革大盘子,起草的《南充市供销合作社市本级社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送审稿)》,顺利通过市委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和市委常委会审议。协调建立多个市级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有效解决股权划转、资产划拨、税费减免等问题。二是严格社有资产审计管理。委托第三方机构全面审计市社直属企业历年财务收支及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全面清理对外投资,完成7家对外投资清理化解工作,共退回股本金13.2万元,收回外债超600万元。三是细化社企制度建设。由市供投集团牵头确立公司层级管理模式,机关、南充供投、市级各子公司明确各自职责和管理要求,协力完成资产保值增值、投融资管理、薪酬管理、岗位管理、管理层调整、“三重一大”决策和考核等6大配套制度建设,基本形成“1+N”现代企业层级管理制度。
体系发展提升服务。一是依托协会推进农资供销体系建设。立足农资购销传统业务,推动“南充市农资协会”更名为“南充市现代农业产业协会”,依托协会会员组建南充供投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厂价直销、利润均摊、细化服务等措施,整合农资生产、经销、需求及金融机构“四方”资源,按照“产品直供、专区销售、差异化盈利”的思路,在全市范围内发展农资网点300个、直营连锁店160个,今年以来销售农资近4000万元。二是联合合作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贯彻落实南充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方案要求,省市县供销社社有企业联合出资1000万元成立南充供销老邻居公司,规范发展直营、连锁超市,共同搭建商贸流通综合平台,现已建成直营超市4个、分店1个。顺庆区整合资金400余万元,完成社有惠农公司股份混改,升级扶贫产品专馆为顺供达供销连锁超市,建综合超市1个、便民店2个;高坪区投资460万元标准化改造提升4个城区农贸市场;嘉陵区整合资金771万元,在龙蟠等地建成超市、市场各6个。目前,在全市系统共发展城乡综合超市和农贸市场50个,年销售额超9亿元。三是延链补链推进农产品销售流通体系建设。成立南充茂供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筹资3000余万元推动南充晚熟柑橘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建成的1万立方米冷链仓库、1条水果分选线、9条塑框生产线已全面投产,试运营期间销售柑橘2400万公斤,初步估算综合盈利约500万元。依托东西部协作等机制,与吉林四平、浙江(金华、台州、温州、杭州)、广东广州、安徽黄山、河南郑州等地供销社大型专业市场和农产品营销公司发展农产品购销合作业务,拓展南充农特产品畅销新通道,跨区域年销售本地农产品5000余万元。
责任编辑:张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