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

  • 时间:2016-07-12

  • 浏览:5731

  • 来源:安全储运处

  • 作者:安全储运处

  • 字号:
  • 打印

  • 分享:

四川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着力解决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四川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安办〔2016〕26号),结合我省供销社系统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安全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关口前移,超前辨识预判岗位、企业、区域安全风险,通过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加强过程管控,通过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闭环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

(二)主要工作目标。到2018年,全省供销社系统构建形成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体系,防控安全风险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的责任、措施和机制更加精准、有效;安全科技保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二、工作任务

(一)构建全省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1.全面排查评定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等级。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在深入总结分析事故发生规律、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每年排查评估本地区本单位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等,依据相应标准,分别确定安全风险“红、橙、黄、蓝”(红色为安全风险最高级)4个等级,分别确定事故隐患为重大隐患和一般隐患,实行分类管理,并建立安全风险和事故隐患数据库。

2.建立实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按照“分区域、分级别、网格化”原则,实施安全风险差异化动态管理,明确落实每一处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管责任,强化风险管控技术、制度、管理措施,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健全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和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定期对红色、橙色安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预警。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岗位责任,建立企业安全风险公告,岗位安全风险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3.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自查、自改、自报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二)强化安全生产技术保障

1.强化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针对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重点区域、单位、部位、环节,加强远程监测预警、自动化控制和紧急避险、自救互救等设施设备的使用,强化技术防范。完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自动化控制和紧急停车(切断)系统,可燃有毒气体泄漏报警系统,鼓励推广长途客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安装防碰撞系统。

2.推进企业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按照国家已发布的淘汰落后和推广先进适用安全技术装备目录,通过法律、行政、市场等多种手段,推动、引导高风险企业开展安全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淘汰一批不符合安全标准、安全性能低下、职业危害严重、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高危行业企业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三)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

1.严格规模准入。各级供销社要根据产业政策、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实际,明确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建立并严格执行大型经营性活动备案审批制度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预警制度,严格控制人流密度。推动实施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空间物理隔离技术工程,严格限制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单位空间作业人数。

2.严格工艺设备和人员素质准入。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安全标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设备和工艺,对不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准投入使用。明确高危行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专业素质及年龄、身体状况等条件要求,严格执行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制度。

3.主动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各级供销社要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势而为,研究细化安全生产方面的配套措施,严格安全生产标准条件,主动关停退出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的产能和违法违规企业,及时注销到期不申请延期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四)切实提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1.加强员工岗位应急培训。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健全企业全员应急培训制度,针对员工岗位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应急知识培训,提升一线员工第一时间化解险情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2.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严防盲目施救导致事态扩大。强化应急响应,确保有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救援。

3.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根据法律法规新规定和安全事故新特点,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开展消防实战和自救演练等,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及时报告突发情况,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对接联动,确保一旦发生重特大事故,快速有序有效救援和处置。

(五)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1.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培训教育,提高全员安全素质,通过《西南商报》、《四川省合作经济网》等媒体,加强安全生产新闻宣传、工作交流、事故警示和网络舆情引导。

2.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开展安全发展主题宣讲、“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天府行”、“守护生命”安全生产知识大赛等活动,全面提高全员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全体职工积极了解、关心、支持相关工作措施,进一步凝聚安全共识,提升全省供销社系统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三、工作要求

(一)落实责任,细化工作方案。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牛鼻子”工程,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细化工作措施。

(二)突出重点,抓好精准实施。各级供销社及所属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从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技术保障、加强源头治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入手,从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多个角度,制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精准实施。

(三)加强督促,建立跟踪督办制度。各级供销社要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加强协调督促,加快各项工作推进步伐,确保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取得实效。